1. 引言
2. 相关背景
3. 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和第二任校长林文庆
4. 厦门大学天文学系的创建和首任主任余青松
“并拟建筑一完备之天文台,一俟筹有的款,即可兴工…”
“十六年十一月黄廷元先生捐款一万元,为本校建筑天文台之用。”
“其余如图书馆、天文台,业已筹备就绪,不久即将兴工。”
“十七年(即1928年)四月十三日向Carlowity Co. 购天文台仪器。”
“天文系附设气象台一所,每日测记气象三次,与北平青岛上海等处天文台彼此交换所得结果,以为互相考证之用。”
“该系(指天文系)所有仪器等,在天文台建筑未竣工以前,暂置于化学院三楼气象台内。”
“天文系虽成立未久,但仪器方面,亦颇可观,其中如四吋径之天文望远镜、浑天仪、太阳系自转公转表示仪器等,亦均为贵重之器。”
“气象台内…尚有口径四吋之天文望远镜一架,除供天文系学生实验外,兼作窥视天象之用。”
5. 余青松的离开和厦门大学天文学系的停办
还在努力筹建天文台。1930年3月20日的《国立中山大学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厦门大学调查本校天文台”的文章,文中称:“福建厦门大学原设有气象观测台一所;现闻本校建有天文台,设置完备;特于昨日备附调查表随函送校,请照填复,藉资参考等词前来;闻本校昨已将表转发天文台主任张云查照填送云。”我们不知道是谁在余先生之后主持此事,只知道厦门大学天文台还是未能建成。
还在开设天文学或与之相关的课程。1930年度厦门大学各系的课程表中[6],数学系选修课有“天体力学”和“普通天文学”,物理学系选修课竟有当时绝对是最前沿学科的“相对论”。我们也不知道那些可敬的任课教师的姓名。该课程表后附有说明:“天文系因初办未列入其中”;我们由此猜测,天文学系没有独立招收过学生。
培养出了一些杰出的天文学人才,例如: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