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观测到一些与双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并合相关的长暴,同时也探测到了一些可能来源于塌缩星的短暴,这些现象挑战了长暴和短暴的传统分类标准。然而,无论长暴还是短暴,在它们的中心都有可能形成一个具有强外流的黑洞超吸积系统,通过BZ机制产生的喷流为伽玛暴供能。在致密双星并合理论框架下,我们检验了黑洞超吸积内流-外流模型对伽玛暴观测数据的解释能力。我们发现当外流率较低~50%时,并合后的超吸积过程不仅可以解释所有短暴,还可以解释大部分长暴(如图1所示)。至少从能量需求方面来讲,一些长暴的确可能由致密双星并合产生。此外,富中子的外流可能产生千新星,它们的光度和时标明显依赖于外流的强度(见图2)。伽玛暴和与它成协的千新星在吸积盘质量和总能量上存在竞争。随着外流的增强,千新星的特征越来越接近快下降超新星,因此我们称这类的新星为类超新星。
该论文已被MNRAS接受发表,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宋翠英,通讯作者为刘彤教授,合作者为李昂教授。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