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吸积模型中的盘冕相互作用研究——盘蒸发数值模拟
背景:吸积盘与盘冕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诸如活动星系核和X射线双星等天体物理系统的能量平衡和发射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关于盘-冕相互作用的详细物理过程,包括驱动盘蒸发的机制以及吸积率和粘度的影响,仍然知之甚少。目标:本研究旨在扩展已知的盘蒸发模型,以在二维轴...
2025-07-10背景:吸积盘与盘冕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诸如活动星系核和X射线双星等天体物理系统的能量平衡和发射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关于盘-冕相互作用的详细物理过程,包括驱动盘蒸发的机制以及吸积率和粘度的影响,仍然知之甚少。目标:本研究旨在扩展已知的盘蒸发模型,以在二维轴...
2025-07-10研究背景:窥探遥远星系的中心结构许多星系的中心都存在着一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以其强大引力作用猛烈吞噬周围物质,并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星系中心的区域被称为活动星系核。活动星系核的结构复杂:最中心的是超大质量黑洞;黑洞周围是因其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气态吸积...
2025-06-24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天体之一,是研究致密核物质EoS、超流/超导配对行为及新奇粒子自由度(如超子)等极端条件下微观物理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Cas A等年轻中子星的热演化观测,提供了罕见的时间分辨冷却数据,引发了对快速冷却机制及其微观起源的广泛关注。本工作展示了...
2025-06-09脉冲星glitch提供了研究超核密度物质状态方程(EoS)和中子星内部物质组成的重要窗口。目前约6%的已知脉冲星表现出这种行为,其中Vela脉冲星的观测数据尤为丰富。最近,我们提出并实现了一种自洽且系统的方法,将微观核物理与宏观天体物理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025-06-04近期,厦门大学顾为民教授的研究团队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的多历元光谱数据,新发现了40个“变脸”活动星系核(CL-AGN)和29个“变脸”活动星系核候选体。该研究结果扩大了CL-AGN的样本数量,为后续研究吸积盘态转变...
2025-05-16研究背景介绍 根据有无氢的巴耳末宽发射线(主要指Hα和Hβ线),活动星系核(AGN)可被分为1型和2型。根据AGN的统一模型,AGN的类型主要由观测视线是否被尘埃环遮蔽决定,不会在可观测时间内发生改变。近年来的观测表明,部分AGN会在几年至几十年的时标上观测到宽发射线的消失...
2025-05-14研究背景介绍天文学家研究表明,银河系内约半数以上的恒星存在于双星系统或多星系统中。其中,食双星(Eclipsing Binary)是指双星在相互绕转轨道时彼此掩食造成光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系统(如图1所示)。此类系统的光变曲线蕴含双星轨道参数与恒星结构信息,可以精确测定其双星...
2025-05-07研究背景介绍 棒旋星系是盘星系中的一种常见类型,约三分之二的盘星系中可见中心棒状结构。这些棒结构不仅是物质输送和恒星形成的关键通道,更是驱动星系长期演化的重要机制。星系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的动力学性质的差异都能够显著地影响棒的性质与演化。因此,大规模星系宇宙...
2025-04-26研究背景介绍 厦门大学天文学系团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致密矮星系这一宇宙“怪胎”的起源之谜。杜敏副教授等人提出,其高密度、富金属的特性与大质量宿主星系的极端环境密不可分,而最新研究进一步量化了不同形成路径的贡献。图1: 恒星质量-金属丰度图上致密矮星系的演化...
2025-04-21中天学字(2025)第2号中国天文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号中国天文学会定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4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国天文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主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承办单位:厦门大学天文学系协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