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传承,鹭岛启航
星海传承,鹭岛启航!厦门大学天文学系宣传片。
2025-11-10
星海传承,鹭岛启航!厦门大学天文学系宣传片。
2025-11-10
2025年11月1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隆重开幕。本次年会主题是:深化交流合作,凝聚学界智慧,突出创新研究,布局人才高地,展示中国天文力量;推进厦门大学天文学科和福建省天文事业发展。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
2025-11-02
研究背景:宇宙深处的小红点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让人类的视野第一次清晰地触及到130亿年前的早期宇宙。在那里,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类特殊天体:“小红点” (Little Red Dots, LRDs)。这些小红点与人们此前熟知的星系或类星体都不同,它们的形态紧凑、光谱呈现...
2025-11-01
近日,由我系主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国际大型光谱巡天项目“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早期数据,在白矮星周围系统地搜寻到22个罕见的“气体碎片盘”候选体。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天文期刊《天文学报》(The Astronomical Journal)接受。图1 环绕白矮星的行星碎片盘(艺术家想象图...
2025-10-30
研究背景:最明亮的红外星亮红外星系和超亮红外星系是宇宙中能量最充沛、活动最剧烈的天体之一,它们像宇宙的“风暴眼”,短暂而又十分剧烈。在主流的星系演化模型中,超亮红外星系被认为是类星体和大质量椭圆星系的关键演化阶段。观测也表明亮红外星系和超亮红外星系是宇宙弥...
2025-10-27
恒星形成反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天体物理研究热点之一。漩涡星系中温度高达百万开尔文(~106 K)的热离子气体是恒星演化的主要产物之一。大质量恒星星风和超新星爆发为热气体的加热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随着空间望远镜的不断发展,对该类气体的研究可以逐步有效约束反馈过程中...
2025-10-27
由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王俊峰、博士后学者曹天文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多波段天文数据,在低表面亮度星系AGC 223218中心发现了一个质量巨大的核星团(NSC),并推测其可能源于一次星系并合事件。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于国际天体物理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25-10-09
背景介绍 X射线双星由一颗正常恒星与一颗中子星或恒星级黑洞组成,是研究中子星和恒星级黑洞的重要目标源。理论预言银河系中存在数以亿计的恒星级黑洞,但目前通过动力学方法证认的不足30个,其中多数黑洞系统的发现依赖X射线爆发。X射线双星在爆发期间会产生极高的X射...
2025-09-29
2025年9月19日,Elsevier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隆重发布了最新版2025年World's Top 2% Scientists排行榜(第八版)。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李昂教授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2025-09-25
研究背景 天文观测中的环状结构因其优美的对称性而格外引人注目,这种对称性往往意味着其背后的物理过程相对简单直观。然而,已报道的环状结构大多出现在演化阶段较晚的恒星形成区。相比之下,在早期环境的分子云中,尤其是红外 70 μm 暗云,这类结构此前鲜有发现。70μm暗云...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