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显著黑体成分伽马射线暴的黑洞中微子主导吸积流起源研究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学距离上短时标伽马射线爆发现象。黑洞超吸积系统是伽马暴中心引擎的有力候选者之一,通过Blandford-Znajek机制或中微子湮灭机制触发极端相对论性喷流,进而产生伽马暴瞬时辐射,喷流与暴周介质碰撞产生外激波余辉。以中微子辐射为主要冷却方式的超吸积盘称为...
2024-10-10伽马射线暴是宇宙学距离上短时标伽马射线爆发现象。黑洞超吸积系统是伽马暴中心引擎的有力候选者之一,通过Blandford-Znajek机制或中微子湮灭机制触发极端相对论性喷流,进而产生伽马暴瞬时辐射,喷流与暴周介质碰撞产生外激波余辉。以中微子辐射为主要冷却方式的超吸积盘称为...
2024-10-10近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天文学系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报道了在实验室天体物理辐射冲击波方面的最新进展。辐射冲击波普遍存在天体爆发现象中。对于核坍缩超新星而言,由于辐射自吸收,难以获得爆发过程的直接天文观测;...
2024-10-08河内恒星在其演化和爆发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元素,这些元素会逐渐积累在星际介质(ISM)中,改变了银河系的元素丰度。太阳近邻包含了众多处于各个演化阶段的不同质量和属性的恒星,它们是研究恒星金属丰度分布的理想样本,其丰富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成为研究银河系化学演化的重要...
2024-09-04研究背景介绍随机引力波背景是由许多不可分辨的源的引力波信号叠加而成的持续信号,包括天体物理起源和宇宙学起源。下一代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DECIGO和BBO(主要探测频率范围为0.1-10 Hz)有望探测到来自不同起源的随机引力波背景,其中包括早期宇宙暴胀阶段产生的随机引力波背...
2024-08-02在大质量星系的中心普遍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当该黑洞吸积物质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辐射,成为明亮的活动星系核(AGN)。明亮AGN释放的强大能量,足以驱动星系中心的气体向外高速运动,最终产生星系尺度的气体外流。理论上,AGN产生的气体外流能够将星系中心区域的气体云团加热...
2024-07-11恒星形成是理解星系形成和宇宙演化的重要基石,相关研究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近20年人们认识到恒星是从分子云,特别是高密度的分子云云核区域中形成,最直接的证据是Gao & Solomon 2004利用致密分子HCN(1-0)发射线发现其与星系的总红外光度有很紧密的线性关系...
2024-06-18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起源是宇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数值模拟和重构方法,我们最新的研究探讨了从宇宙早期(拉格朗日空间)中原初密度扰动到现今形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欧拉空间,红移空间)的复杂映射以及其对角动量重构的影响。通过基于哈密顿蒙特卡洛(Hamiltonian Mar...
2024-06-14相比于传统宇宙学研究中用于示踪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星系位置与速度分布,星系角动量提供了星系尺度上额外的宇宙学信息。我们过去的研究证实了利用星系的角动量方向示踪其宿主暗物质晕与早期宇宙中自旋模式的可行性。然而,目前关于星系与其宿主暗晕间角动量大小相关性的研究仍然...
2024-06-14中子星为基础核物理的探索提供了独特的环境,也为研究冷密物质状态方程(EOS)提供了宝贵的机会。EOS的研究依赖于实验和理论之间的持续反馈,这需要对多信使和多波段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我们重点关注了最近基于NICER和XMM-Newton数据的联合分析改进的质量和半径约束如何影响具有...
2024-05-302024年5月22日下午,南强学术讲座《The black hole accretion: horizon, ISCO, ergosphere and the Penrose process》在厦门大学物理大楼55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瑞典哥德堡大学Marek Abramowicz教授主讲。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