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杜敏副教授研究揭示双棒结构调控气体内流并决定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
此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探索了具有两个独立旋转棒结构(双棒)的星系内的气体流动模式,由上海师范大学的李智(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的杜敏(通讯作者)副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杜敏副教授取得了一系...
2024-01-15此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探索了具有两个独立旋转棒结构(双棒)的星系内的气体流动模式,由上海师范大学的李智(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的杜敏(通讯作者)副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杜敏副教授取得了一系...
2024-01-15星系所处的寄主暗物质晕与星系的形态和演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杜敏副教授的研究团队于2022年在国际著名期刊天体物理快报(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星系角动量与质量关系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先...
2024-01-15研究背景介绍 活动星系核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恒定辐射源,其辐射功率可达银河系的成百上千倍,而中心引擎的大小仅为太阳系大小。一般认为,活动星系核由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活动所驱动的。气体吸积过程也是超大质量黑洞在宇宙学时间尺度上实现质量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
2023-12-19研究背景介绍根据天文学家的元素周期表(见图1),金属元素主要产生于恒星中心核聚变反应、恒星死亡(如超新星)和致密天体的爆发或并合过程。地球海底发现放射性元素(如铁元素的同位素60Fe,其半衰期为260万年)沉积,表明在过去数百万年内,曾有超新星爆发发生于距离地球约5...
2023-12-11(1)中等质量黑洞-白矮星潮汐瓦解起源的短寿命重复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s,FRB)是时标在毫秒量级且电磁辐射在射电波段的一类暂现源。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快速射电暴大致可分为重复暴(RFRB)和非重复暴两类(One-off FRB),其起源仍然不清楚。潮汐瓦解...
2023-12-0711月20日至22日,“从黑洞到星系周介质:星系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下称“群体项目”)启动暨厦门秋季天体物理系列研讨会在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天文台所、国内天文高校的领导、专家齐聚鹭岛,围绕星系周介质、星系的重子物质循环、恒星形成、黑洞吸积、致...
2023-11-30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发现在星系中探测到的重子与暗物质质量之比明显低于宇宙学预期,这一观测现象产生了所谓星系尺度的“失踪”重子之谜。即使考虑上星系的所有恒星,冷气体,凉气体(cool gas),对于一个L*星系(类银河系星系)而言,仍有超过50%的重子未被发现。对该问题的一个合...
2023-10-26根据标准薄盘理论,薄盘辐射压主导的内区是热不稳定的,而观测结果表明,亮度超过0.01爱丁顿的薄盘通常处于热稳定状态。先前的研究表明,磁驱动风有可能抑制不稳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薄盘进行了一维全局模拟,以研究磁驱动风对热不稳定性的影响。风在转移吸积盘角动量和吸...
2023-10-03我们研究了致密天体周围绝热、非轴对称、自引力、气体外流的定常态吸积盘中螺旋激波的性质。我们将漩涡星系的气体盘理解为吸积盘,并将我们的这个吸积盘模型应用于螺旋星系,以研究一些星系观测量之间可能的内在物理联系。我们采用自相似方法结合激波螺旋坐标将复杂的流体动力...
2023-10-03从基本的核相互作用微观确定中子星EOS仍然是一个艰巨的理论问题。我们在近期的工作中同时采用了夸克层次和强子层次的相对论多体模型,展示了核实验和天文学观测对中子星EOS约束的一致性,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