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G-CHANGES I:CHANG-ES星系盘外弥散电离气体中的延展Hα辐射
气体在星系盘与晕之间循环的过程中,星系盘外弥散电离气体(eDIG)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厦门大学方陶陶教授团队联合密歇根大学李江涛博士,与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对CHANG-ES星系样本周围eDIG的系统研究(eDIG-CHANGES项目)。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CHANG...
2023-03-15气体在星系盘与晕之间循环的过程中,星系盘外弥散电离气体(eDIG)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厦门大学方陶陶教授团队联合密歇根大学李江涛博士,与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对CHANG-ES星系样本周围eDIG的系统研究(eDIG-CHANGES项目)。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CHANG...
2023-03-15最近的研究表明,暗物质晕的角动量可以提供丰富的宇宙学信息,例如,原初密度场与潮汐场的重构,宇宙中微子质量的影响,对称性破缺的探测,以及对星系內禀排列的理解。然而,由于暗物质难以观测的固有属性,我们只能期望于可观测的星系或重子物质示踪物的角动量作为暗物质晕角...
2023-02-11高重子数密度下的物质性质是一个物理学关键的未解问题,目前的QCD数值技术还足以处理,因此需要依赖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我们最近的工作为这个有趣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天体物理学、引力波物理学和重离子碰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023-02-07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为剧烈和明亮的短时标爆发现象。伽马暴的辐射主要包含两部分,即瞬时伽马射线辐射和多波段余辉辐射。一般认为,瞬时辐射来自极端相对论性喷流内激波,而多波段余辉起源于喷流与外部介质碰撞的外激波过程。随着 Swift 卫星X 射线望远镜不断积累的伽马暴 X ...
2023-01-31一般认为,千新星是由双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并合之后抛射物中放射性重元素衰变产生的热暂现源辐射。在引力波事件GW 170817中被观测证实,观测上表现为紫外-光学-近红外波段的电磁对应体AT 2017gfo。目前研究认为,千新星可能包含一个典型光变时标为一天左右位于极向的蓝成分和...
2023-01-20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并合过程在触发星系恒星形成与 AGN 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星系相互作用阶段,各种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都预期 AGN 会驱动星系尺度的外流。而在不同红移的星系中都明确探测到了各种尺度上的多相 AGN外流。通常,AGN 的活动是间歇性的,由吸积盘...
2023-01-18一般认为,AGN 通过辐射和外流的方式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对其宿主星系产生重大的影响。AGN 外流可以是高度准直的喷流,或者是张角较大的风,这些外流会与核区周围的星际介质以及星系尺度上的气体相互作用。近些年来,对核区周围 kpc 尺度的空间分辨多波段研究不断增多...
2023-01-13This study aims to explain the anomalous deep absorption in one of the most massiv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from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R 7 catalog. According to Shen et al. 2011, it has MBH = 1011.205 solar masses. Our continuum-fit approach suggest...
2023-01-10近日,厦门大学天文团队与北京天文馆合作,系统搜寻了LAMOST 最新发布的白矮星样本的红外超出,发现有50个源的红外辐射超出了白矮星自身的光球辐射,其中37个为首次发现,显著扩充了当前具有红外超出的白矮星样本。该研究结果已被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接受。白矮星...
2023-01-08双中子星并合的光学/近红外对应体的观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宇宙中重元素丰度的认识,还可有效地约束中子星的演化和物质性质。我们在近期的工作中,首次将核物质微观参数与 GW170817 双中子星并合的 AT2017gfo 数据联系起来,“提出致密物质状态方程研究的新策略”。
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