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李昂教授组在基于转动惯量观测限制中子星内部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模拟研究表明,到2030年,基于射电望远镜对双脉冲星系统PSR J0737-3039转动惯量的测量误差有望降至约10%。我们拓展了之前的工作,研究了未来可能的10%精度的转动惯量测量会对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和微观物理带来什么样的新认识,并提出未来也许能结合脉冲星的半径和转动惯量的...
2022-09-19相关模拟研究表明,到2030年,基于射电望远镜对双脉冲星系统PSR J0737-3039转动惯量的测量误差有望降至约10%。我们拓展了之前的工作,研究了未来可能的10%精度的转动惯量测量会对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和微观物理带来什么样的新认识,并提出未来也许能结合脉冲星的半径和转动惯量的...
2022-09-19极亮X射线暴(ULXB)是指极亮的X射线爆发(峰值光度超过10倍太阳质量天体的爱丁顿光度),通常具有极短的光度上升时标(大约1分钟)和缓慢的光度下降时标(大约1小时)。这类暴通常被发现于河外的球状星团中。大部分极亮X射线暴只观测到了1次爆发,但在NGC 5128中观测到了来自...
2022-08-26伽玛射线暴(GRB)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事件之一。根据伽玛射线暴持续时间的双峰分布,一般可以分为短暴和长暴。多波段多信使观测显示,长暴一般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坍缩,而短暴则起源于双致密星并合,在这两种前身星系统的中心都可能生成黑洞超吸积系统并产生极端相对论性喷流。...
2022-08-22现代天文学与宇宙学的观测表明,暗物质约占宇宙总物质能量的25%,而我们常见的普通重子物质占比只有不到5%。暗物质主导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然而暗物质的粒子属性仍有待于观测上的进一步的限制。我们最近在利用中子星观测研究暗物质属性的方向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2022-08-17密近双星的艺术想象图 (Source: https://www.cronodon.com/SpaceTech/BinaryStar.html)密近双星,或称EW型双星,是一类两颗子星均充满洛希瓣结构且存在物质交换的双星系统;其轨道周期较短(一般小于1天)。对于该类双星,大多数的现有研究都集中于光学波段。X射线辐射亦是该类...
2022-07-24各位老师, 您好! 厦门大学天文台(位于翔安校区药学院西侧,可先导航到药学院,再通过下图指示到达天文台,因天文台楼前广场车位较少,可停药学院旁停车场再走到天文台)计划本周日(7.17,其他日期已关闭预约申请)上午10:00-11:00(现阶段暂时只限白天参观,没有夜...
2022-07-10原恒星外流激波是一种在早期恒星形成过程中被广泛探测到的动力学现象。从中心原恒星喷出的超声速外流与周围致密介质作用产生的激波在极短的动力学时标内剧烈挤压分子云气体,触发复杂的气体尘埃化学反应链,包括但不限于,分子吸热、从冰包层升华、从尘埃表面溅射等 。其中,从...
2022-06-25星系尺度的外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测现象。外流可以被恒星形成过程驱动,也可以被活动星系核(AGN)驱动。人们通常认为外流,尤其是星系尺度上的外流,可以对星系本身的环境和演化产生重大影响。在负反馈的情形下,外流能够加热甚至移除形成恒星的冷气体,从而抑制星系中的恒星...
2022-06-25研究背景 高于核密度的物质处于怎样的物质状态(supranuclear matter composition)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与中子星物理直接相关的难题。在数倍核密度的中子星高密核心,可能存在超子、介子的凝聚,甚至是夸克物质。根据1970年代基于简单MIT袋模型的定...
2022-06-21高红移明亮的活动星系核(AGN),即类星体,一般具有高亮度金属发射线,这为研究早期宇宙的化学演化提供了探针。对类星体的观测显示,多数宽线区(BLR)的金属丰度是远超太阳金属丰度且几乎不随红移演化,这表明在宇宙第一个Gyr是快速的恒星形成演化和金属累积的时期。一般认...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