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吸积流的热平衡解:外流与径移的对比
摘要:天文观测与数值模拟均显示外流普遍存在于吸积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外流效应对黑洞吸积流的热平衡解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外流与径移这两种机制带走粘滞产热的效率的对比。结果显示,除了在吸积流的内区,外流在吸积流的大部分区域带走产热的效率可以超越径移而成为占...
2022-04-09摘要:天文观测与数值模拟均显示外流普遍存在于吸积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外流效应对黑洞吸积流的热平衡解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外流与径移这两种机制带走粘滞产热的效率的对比。结果显示,除了在吸积流的内区,外流在吸积流的大部分区域带走产热的效率可以超越径移而成为占...
2022-04-09伽玛射线暴(GRB)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事件。致密天体并合或大质量恒星坍缩后,中心可能形成一个黑洞超吸积系统,它是伽玛射线暴中心引擎的有力候选者之一,可以通过中微子湮灭或Blandford-Znajek(BZ)机制触发极端相对论喷流,进而产生伽玛暴。由于超吸积过程要求极高的吸积...
2022-03-20科学网报道: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472326.shtm 论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c2e94 近物所报道:http://www.imp.cas.cn/kyjz2017/202201/t20220107_6336884.html 天文学系报道:https://astro.xmu.edu.cn/info/1...
2022-01-102021年12月25日,厦门大学天文学科拔尖计划班召开了十二月例行本科生学术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18级本科生瞿惠敏同学介绍她在伽马射线暴和黑洞质量增长方面的研究工作,分享本科生做科研项目的经历。图1:本次活动宣传海报活动中,瞿惠敏同学从伽马射线暴的背景知识讲到他...
2022-01-07近日,国际合作项目“The HARP and SCUBA-2 High Resolution Terahertz Andromeda Galaxy Survey (简称HASHTAG)取得最新进展,获得了第一张亚毫米波段仙女座星系的完整、详细的图像。该成果有助于对星系中的恒星形成以及星际介质的性质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细研究。厦门大学、南京...
2021-12-29相关研究工作已被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接受发表(预印本链接:https://arxiv.org/abs/2108.00560),第一作者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尚新乐研究员,通讯作者为李昂教授。得到科技部SKA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间望...
2021-12-14相关研究工作已被Chinese Physics C(Editors' Suggestion)接受发表(论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674-1137/abea0d),第一作者为扬州大学夏铖君教授,通讯作者为李昂教授,合作者为李政道研究所朱镇宇博士和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周霞研究员。得到科技...
2021-12-1410月14日,厦门大学天文学系与东亚天文台签署《关于科技合作与共同运营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之协议》。天文学系高煜教授与东亚天文台台长Paul Ho分别代表双边在协议书上签字。基于对天文前沿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共同兴趣,双方将加强和深化合作,尤其是詹姆斯克...
2021-12-01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袁峰研究员自2011年以来,先后担任我校双聘教授、讲座教授。2021年11月26日袁峰研究员来我校履职,并做黑洞主题的科普讲座。袁峰研究员从黑洞的基本概念讲起,介绍了黑洞的主要特征、形成机制、黑洞周围的主要物理过程——吸积与外流;并逐步深入介...
2021-11-30吸积外流过程是宇宙中许多高能现象背后的重要物理机制。它广泛地出现在原恒星/行星形成、活动星系核、伽马暴、快速射电暴以及致密星双星系统等的物理过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吸积盘理论中各种主流的吸积外流模型大多需要磁场的参与。这对于某些弱磁甚至无磁环境下的天体...
2021-11-29